我个人对PROFIBUS比较有感情,因为在前几年用了两个人年做了一块PROFIBUS的主站芯片,用FPGA做的,把整个PROFIBUS-DP主站的数据链路层的状态机完整实现了。PROFIBUS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块通信协议,对于可靠方面处理是相当完备的,完全是德国人的思维方式,相当严谨,诊断、参数化、配置、诊断、数据交换。PROFIBUS大的优点是状态机与通用处理器之间的多缓存结构,使通信的实时、一致和可靠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国家把PROFIBUS定为国家标准,这使我感到很搞笑,中国在FF和PROFIBUS之间摇摆了很多年,花了不少钱做了很多工作,但大多是表面工夫,这些研究大多脱离实际应用,或者仅仅是纸上谈兵。为什么我对PROFIBUS定为国家标准感到可悲呢,这是因为西门子等公司已在技术源头捻住了我们的脖子,它们对于PROFIBUS主站技术的封闭使中国至今少有公司能开发主站,这是因为开发主站必然会影响西门子等技术大佬的利益。其实从纯技术角度而言,国内大多数有实力的公司都有能力跳开这些技术壁垒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PROFIBUS主从站芯片,可惜的是国家从85开始每年投大量的钱给一些研究所,
FF协议是一种美式的浪漫主义标准,在美国多增加二十美金的成本对于一个控制器或者传感器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短时间内我们是不太可能接受这么贵的解决方案,而且技术上面也存在着很多的理想化,目前也只有H1在使用,H2已完全废弃,改用工业以太网。每当我看到FF后,总让我想起LONWORKS,我应该是国内比较早用LONWORKS开发产品的研发工程师,2000年我们对LON协议充满了好感,特别是它的人化的设计、七层协议的完整实现、基于网络变量的组态方式。但在后来若干年中,我们有一种骑虎难下来感觉。1、LON协议太慢了,一个74K网络中一秒多也不过几十帧;2、协议实现不完整,FT-10A的收发器根本就没有实现P-坚持型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P—CSMA),所谓的回避就是减少每一秒钟的发送数据帧数,然后每一帧发三次,这是做了很多实验后再打电话给美国Echelon公司后得到的正式答复“FT-10A不支持LON协议的P—CSMA”;3、LON的芯片3150其实是一颗早期摩托罗拉的三核,这确实为通信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仍然不是硬件解析的,所以速度相当慢;4、基于LONMARK的组态软件使用户在现场很难维护,更换任一节点后都需要重新组态和配置,并且过程相当麻烦和缓慢(可能现在的电脑速度上会快很多),这在工控现场是不可思议的;
Agilent W11644A WR-10 Calibration Kit, 75GHz to 110GHz
Agilent N9320B RF Spectrum Analyzer, 9 kHz – 3 GHz
2x Agilent J6735A Acquisition Cardcage J6736A J6739A
Agilenet Acquisition Cardcage
HP Agilent 8753D Network Analyzer 3Ghz Calibrated
refurbished, calibrated, with a 30 day warranty
HP Agilent 83712A Synthesized CW Generator *Calibrated*
HP AGILENT G2350A ATOMIC EMISSION DETECTOR
Agilent/HP 4284A 1 MHz LCR Meter
AGILENT / HP 81110A (1) 81111A Pulse Pattern Generator
AGILENT E7495B 10MHZ-2.7GHZ BASE STATION TEST SET
Agilent/HP J6800A Network Analyzer
Agilent/HP 89641A 6 GHz Vector Signal Analyzer
Agilent/HP 83712B 10 MHz to 20 GHz Signal Generator